通知公告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
发布时间:2025-05-21    浏览次数:

附件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评审规则

一、高教主赛道项目评审要点创意组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弘扬正确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符合将专业知识与商业知识有效结合并转化为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创新创业基本过程和基本逻辑,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

4.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体现对创新创业所需知识(专业知识、商业知识、行业知识等)与技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的娴熟掌握体现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展现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模式在项目的产生与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30

项目创新

1.问题导向项目遵循从创意到研发、试制、生产、进入市场的创新一般过程,进而实现从创意向实践、从基础研发向应用研发的跨越。

2.目标导向团队能够基于学科专业知识并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3.创新成效项目能够从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并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以体现团队的创新力。

30

产业价值

1.产业认知。对所在产业(行业)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竞争格局、产业趋势、产业政策等情况充分了解,形成完备、深刻的产业认知。

2.市场定位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对目标市场的特征、需求等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据此制定合理的营销、运营、财务等计划,设计出完整、创新、可行的商业模式,展现团队的商业思维。

3.落地前景项目落地执行情况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已有盈利能力或盈利潜力情况。项目是否具备国际化发展的潜力。

4.社会影响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25

团队协作

1.团队精神团队具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具有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具有支撑项目成长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2.团队结构团队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分工协作、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合作机制、激励制度等的合理性情况。鼓励留学生参与,促进中外合作交流

3.团队效能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情况;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创立创业企业的可能性情况。

4.团队资源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15



二、高教主赛道项目评审要点创业组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弘扬正确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符合将专业知识与商业知识有效结合并转化为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的创新创业基本过程和基本逻辑,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

4.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体现对创新创业所需知识(专业知识、商业知识、行业知识等)与技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的娴熟掌握体现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展现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模式在项目的产生与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25

项目创新

1.问题导向项目遵循从创意到研发、试制、生产、进入市场的创新一般过程,进而实现从创意向实践、从基础研发向应用研发的跨越。

2.目标导向团队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并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3.创新成效项目能够从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实践,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

4.发展前景项目能够从创新战略、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制度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协同,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30

产业价值

1.产业发展充分掌握所在产业(行业)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竞争格局、产业趋势、产业政策等情况;具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充分掌握目标市场的特征、需求等情况;具有完整、创新、可行的商业模式。

2.经营绩效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营业收入(合同订单)现状、企业利润、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客户(用户)情况、税收上缴、投入与产出比等情况。

3.经营管理项目是否有清晰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否有完备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等制度和体系;是否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成长前景项目是否有清晰、有效、全方位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拥有可靠的内外部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企业战略,以建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项目是否具备国际化发展的潜力。

5.财务管理关注项目融资情况、获取资金渠道情况、企业经营的现金流情况、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6.社会影响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30

团队协作

1.团队精神团队是否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具有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支撑项目成长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成熟的外部资源网络。

2.团队结构公司是否具有合理的组织构架、清晰的指挥链、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否有合理的岗位设置、分工协作、专业能力结构;是否有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是否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激励制度等鼓励留学生参与,促进中外合作交流

3.团队效能团队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及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情况。

4.团队资源支撑公司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公司关系的情况。

15



三、“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评审要点公益组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弘扬正确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解决各类社会问题

4.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体现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项目充分体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

30

公益价值

1.社会价值项目以社会价值为导向,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使命,不以营利为目标,有一定公益成果。

2.社会效益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10

项目创新

1.问题导向团队能够基于科学严谨的创新过程,遵循创新规律,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社会实际需求。

2.创新成效项目能够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开展公益创业实践,并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

3.公益成效鼓励将高校科研成果运用到公益创业中,以解决相应的社会问题。

20

发展前景

1.发展条件项目通过吸纳捐赠、获取政府资助、自营收等方式确保持续生存能力情况。

2.营销效果团队基于一定的产品、服务、模式,通过高效管理、资源整合、活动策划等运营手段,确保项目影响力与实效性。

3.社会影响项目对带动大学生到农村、城乡社区从事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的情况在促进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方面的效果。

4.推广成效项目的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

20

团队协作

1.团队精神团队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具有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具有从事公益创业所需的知识、技术和经验。

2.团队结构团队内部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分工协作、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激励制度的合理性情况;团队外部服务支撑体系完备(如志愿者团队等)、具有一定规模、实施有效管理使其发挥重要作用的情况。

3.团队效能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情况;团队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团队的延续性或接替性情况。

4.团队资源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20

必要条件

参加由学校、省市或全国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评审要点创意组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弘扬正确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

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体现团队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项目成长对团队成员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项目充分体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

30

项目创新

1.解决方法团队能够基于科学严谨的创新过程,遵循创新规律,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创新成效项目能够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并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

3.创新应用鼓励院校科研成果和文创成果在乡村或社区进行产业转化落地与实践应用。

4.模式创新鼓励组织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鼓励资源整合优化创新。

30

发展前景

1.基础调研充分了解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其中的痛点、难点,进而形成对所要解决问题完备的认知。

2.发展创意在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3.社会贡献项目对推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度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4.推广成效项目的持续生存能力,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等。

20

团队协作

1.团队精神团队的组成原则与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团队是否具有支撑项目成长的知识、技术和经验;是否有明确的使命愿景。

2.团队结构团队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分工协作、能力结构、专业结构、合作机制、激励制度等的合理性情况。

3.团队效能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情况;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创立创业企业的可能性情况。

4.团队资源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20

必要条件

参加由学校、省市或全国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五、“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项目评审要点创业组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弘扬正确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将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应用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

4.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项目体现团队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对团队成员创新创业精神、意识、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项目充分体现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教育的有机融合;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

25

项目创新

1.解决方法团队能够基于科学严谨的创新过程,遵循创新规律,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2.创新成效项目能够从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等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并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

3.创新应用鼓励院校科研成果和文创成果在乡村或社区进行产业转化落地与实践应用。

30

发展前景

1.基础调研充分了解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容和要求,了解其中的痛点、难点,进而形成对所要解决问题完备的认知。

2.发展创意在服务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有较好产品或服务模式,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3.社会贡献项目通过商业方式推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的贡献度。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4.推广成效项目的持续生存能力,模式可复制、可推广、具有示范效应等。

25

团队协作

1.团队精神团队的组成原则与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团队成员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创新能力、价值观念、分工协作和能力互补情况,是否有明确的使命愿景;

2.团队结构公司是否具有合理的组织构架、清晰的指挥链、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否有合理的岗位设置、分工协作、专业能力结构;是否有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是否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激励制度。

3.团队效能团队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及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情况。

4.团队资源支撑公司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公司关系的情况。

20

必要条件

参加由学校、省市或全国组织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产业赛道项目评审要点企业命题):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应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符合将专业知识与产业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并转化为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4.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项目体现团队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对团队成员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模式在项目的产生与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30

项目创新

1.创新理念用于解决命题的创意、技术、方案、模式等的先进性情况。团队基于科学严谨的创新过程,遵循创新规律,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命题。

2.创新成效基于企业命题开放创新的内在要求,促进企业(机构)将内外部资源有机整合,提高其创新效率的情况。

20

团队协作

1.团队结构团队的组成原则与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支撑解决命题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团队的组织构架、人员配置、分工协作、能力互补、专业结构的合理性情况。

2.团队效能团队与项目关系的真实性、紧密性情况,团队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团队与企业(机构)持续合作的可能性情况。

3.团队资源支撑项目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项目关系的情况。

20

实现成效

1.实施方案解决命题过程的规划和工作进度安排合理,在各阶段工作目标清晰,难点明确,重点突出,并能兼顾目标与资源配置。

2.需求匹配解决方案匹配企业(机构)命题要求,解决方案具备先进性、现实性、经济性、高完成度等特点。

3.社会效益命题解决方案是否解决企业(机构)命题中涉及的问题,以及为企业(机构)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潜力情况。

20

项目分析

1.需求调研全方位开展与所选命题相关的产业(行业)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竞争格局、产业趋势、产业政策以及市场的定位、特征、需求等方面的调研,形成一手资料。

2.资源对接系统、深入了解企业(机构)内外部环境情况,通过与企业对接,准确把握其实际需求与痛点,明确解决该命题所需的各类资源。

3.解决方案结合企业(机构)的产品、技术、模式、管理、制度等现实情况与本团队的创意、技术、方案、人才等实际情况,展开解题可行性和匹配度分析,为形成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10


、产业赛道项目评审要点成果转化):

评审要点

评审内容

分值

个人成长

1.立德树人项目应弘扬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家国情怀,恪守伦理规范,有助于培育创新精神。

2.调研深入项目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鼓励学生深入社会、行业、实验场所选题立项、调查研究、试验论证。

3.逻辑正确项目符合将专业知识与产业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并转化为商业价值或社会价值,展现创新教育对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认知的塑造力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效力。

4.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项目体现团队用课堂和实验室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体现对团队成员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升作用。

5.人才培养成效项目能充分体现院校扎实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体现院校在项目的培育、孵化等方面的支持情况;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多学科交叉、专创融合、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模式在项目的产生与执行中的重要作用

25

项目创新

1.问题导向项目遵循从创意到研发、试制、生产、进入市场的创新一般过程,进而实现从创意向实践、从基础研发向应用研发的跨越。

2.目标导向团队能够基于专业知识并运用各类创新的理念和范式,解决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3.创新成效项目能够从产品创新、工艺流程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着手开展创新实践,产生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创新成果,获得相应的市场回报。

4.发展前景项目能够从创新战略、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制度与文化等方面进行设计协同,对创新进行有效管理,进而保持公司的竞争力。

30

产业价值

1.产业发展充分掌握所在产业(行业)的产业规模、增长速度、竞争格局、产业趋势、产业政策等情况;具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定位,充分掌握目标市场的特征、需求等情况;具有完整、创新、可行的商业模式。

2.经营绩效重点考察项目存续时间、营业收入(合同订单)现状、企业利润、持续盈利能力、市场份额、客户(用户)情况、税收上缴、投入与产出比等情况。

3.经营管理项目是否有清晰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否有完备的研发、生产、运营、营销等制度和体系;是否采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确保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4.成长前景项目是否有清晰、有效、全方位的企业发展战略,并拥有可靠的内外部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实现企业战略,以建立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项目是否具备国际化发展的潜力。

5.财务管理关注项目融资情况、获取资金渠道情况、企业经营的现金流情况、融资需求及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

6.社会影响项目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的数量和质量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情况对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民生福祉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

30

团队协作

1.团队精神团队有明确的使命愿景具有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支撑项目成长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成熟的外部资源网络。

2.团队结构公司是否具有合理的组织构架、清晰的指挥链、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否有合理的岗位设置、分工协作、专业能力结构;是否有良好的内部沟通机制;是否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激励制度等鼓励留学生参与,促进中外合作交流

3.团队效能团队对项目的各项投入情况及团队成员的稳定性情况。

4.团队资源支撑公司发展的合作伙伴等外部资源的使用以及与公司关系的情况。

15



  • 学院公众号
  • 大赛官方微信号
  • 大创网官方微信平台

版权所有 © 湖北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电话:027-88660533